(一)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: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
1.二者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。
对立性:
感性认识 |
理性认识 |
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, |
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,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,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,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; |
包括:感觉、知觉、表象, |
包括:概念、判断、推理 |
是认识的低级形式, |
是认识的高级形式, |
特点:直接性、具体性 |
特点:间接性、抽象性 |
统一性:
ü {C}理性认识,依赖于感性认识—认识论的唯物论;
ü {C}感性认识,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—认识论的辩证法;
ü {C}二者相互渗透。
感性认识,渗透着主体的理性成分;
理性认识,包含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;
没有感性的理性是空洞的,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。
2.感性认识理性认识,飞跃的条件
①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;②要经过辩证思维的加工。
(二)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:理性认识è实践
意义:①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;②使认识得到检验、完善、丰富和发展;
(三)认识运动的总规律: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
1.认识过程的反复性。
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,往往要经过:感性认识è理性认识è实践,的多次反复才行,这是因为:在认识过程中,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。
2.认识发展的无限性。
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,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,表现为:实践è认识è再认识,的无限循环,低级阶段è高级阶段,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。
认识发展的无限过程,形式上:循环往复,实质上:前进上升。
3.定了,主观和客观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,是具体的、历史的。
(四)群众路线
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,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。
党的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;
群众,是社会实践的主体,也是认识的主主体;
认识,从实践中来,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来;认识到实践中去,也是回到群众的实践去;
辩证法:[个别一般个别],认识论:实践认识实践,
群众路线:群众领导群众,三者是一致的。